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非遗项目

卫调花鼓戏

卫调花鼓起源于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镇,与花鼓灯、凤阳花鼓并称为"凤阳三花"(长淮卫镇原为凤阳所辖)。清乾隆年间,卫调原是当地的秧歌号子,被花鼓灯吸收演唱。由于与舞蹈、锣鼓的结合,使卫调演化为灯歌的曲式结构(主要表现在起腔、收腔及锣鼓的伴奏和过门上)。以后又在后场小戏里,为适应任务及剧情...

查看更多>>

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等。是集歌、舞、演奏、表演为一体的民间艺术。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 "花鼓"原是凤阳民间礼乐的领奏乐器,明初以后,凤阳移民出门卖艺时,将花鼓众多乐器中的一鼓一锣取出,唱着小曲走四方。流传中国大江南北的凤阳花鼓由此诞生。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

查看更多>>

潜山弹腔

潜山弹腔,即老徽调。在明朝就已流传于民间,流布地区以潜山为发祥地,周围辐射至安庆六邑。到清乾隆之初,职业性班社甚多,尤以"五世堂"(余家班)、"四箴堂"、"同乐堂"等长年出演。凭借长江水路优势,上达四川重庆,下到南京苏浙。并与这些地区的文化艺术广泛交流,弹腔有了"徽调"之称,班社亦随之称为"徽班"。  弹腔...

查看更多>>

孔雀东南飞传说(安徽省潜山县)

200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公布《孔雀东南飞传说》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孔雀东南飞传说》的形成过程,可追溯到东汉建安年间,庐江郡小吏焦仲卿娶刘兰芝为妻,夫妻恩爱情深。但兰芝为焦母所不容,被迫遣回娘家。焦、刘两人分手时发誓生死相爱,不复嫁娶。兰芝回娘家后,其兄逼其改嫁,在走投无路时投水身亡...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徽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闽南民居营造技艺)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raftsmanship for timber-framed structures 入选时间:2009 地    区:亚 太 国    ...

查看更多>>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The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of making Xuan paper 入选时间:2009 地    区:亚 太 国    别:中国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自唐代(公元8世纪初)以来...

查看更多>>

中国珠算,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珠算,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理论与实践         (Chinese Zhusuan,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of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 through the abacus) 入选时间:2013 地    区:亚 太 国    别:中国 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以算理算法为...

查看更多>>

祁门红茶制作技艺

祁门红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产自安徽省祁门县。 祁门产茶历史悠久,可远溯至南北朝时。到了清代光绪初年,因国际茶叶市场绿茶销路不畅。祁门茶区以南乡贵溪人胡元龙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于光绪二年(1876年),创制红茶成功。祁红一经问世,即以其超凡出众的品质蜚声中外, 1915年,祁红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荣获...

查看更多>>

南谯二郎庙会

  南谯区腰铺镇二郞庙会历史悠久,传说自唐宋时期就有这项民俗活动,据史料记载,二郎庙会在清末为鼎盛时期,会期为每年农历二月初三至初四,尤以初四这天为最盛,四方群众赶赴腰铺,进香结缘,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据《滁州宗教志》记,民国八年,滁州五戒居士朱皓明在二郎山捐资重修扩建二郎庙,取名...

查看更多>>

祁门蛇伤治疗

  祁门蛇伤治疗始于清朝乾隆年间,乾隆年间岁贡生滕殿重,其父乐善好施,因得一"蛇花子"传授治疗蛇伤"秘方",闻名乡里,第七代传人滕国强,在援朝战争中因利用传统蛇伤技法与"蛇药丸"挽救了一位垂危的病人,后在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由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中共华东局副书记魏文伯专程赴徽州指导组建了我国...

查看更多>>

主管: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268号省博物馆院内北办公楼二楼  电话(传真):0551-62843697  邮箱:ahfeiyi@163.com

Copyright © 2017-2018 ICP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2015810号-1   技术支持: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