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非遗项目

潜山弹腔

传承人: 暂无数据

项目级别: 省级

项目类别: 传统音乐

项目批次: 第一批

潜山弹腔,即老徽调。在明朝就已流传于民间,流布地区以潜山为发祥地,周围辐射至安庆六邑。到清乾隆之初,职业性班社甚多,尤以"五世堂"(余家班)、"四箴堂"、"同乐堂"等长年出演。凭借长江水路优势,上达四川重庆,下到南京苏浙。并与这些地区的文化艺术广泛交流,弹腔有了"徽调"之称,班社亦随之称为"徽班"。  弹腔一直以属于皖江地域文化为核心流传地,因此,她的胚胎基因、成长历程,深得皖江文化之浸润孕育,弹腔音乐唱腔中还融汇了大量的民歌小调汲取了青阳腔以及民间音乐的多重营养。 弹腔的唱念字韵,沿用"中州韵",并渗入大量"徽音"。尤其是潜山、岳西山区的艺人,这种方音更为浓重。唱腔与"小白"全用方言,大白用方言韵白。唱腔在基本腔框架内,根据方言的四声调值,产生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调,因而,弹腔乡土气息浓郁。 弹腔艺术绝大多数来自农民或农村手工业者,但其"表现主体"和"审美主体"却具有很强的统一性。弹腔的剧目表现了民众生活、风土民情,特别是本地域人民的道德观、审美观。 "四大徽班"流寓京都后,潜山本土艺人保留着自然特色,使弹腔这一生态艺术得以延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潜山县积极挖掘这一古老剧种(包括声腔、道具、录音、录像等),经国内戏曲专家论证,弹腔就是老徽调,是京剧的母体艺术,是难能可贵的艺术瑰宝。

主管: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268号省博物馆院内北办公楼二楼  电话(传真):0551-62843697  邮箱:ahfeiyi@163.com

Copyright © 2017-2018 ICP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2015810号-1   技术支持: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