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非遗资讯 > 媒体关注

“中国目连戏展演”暨“中国目连戏的保护与传承”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8-08-29 00:00:00   作者:暂无信息   点击数:1,337

        2018年8月24至25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主办,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协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恭王府博物馆特别支持的"中国目连戏展演"在北京恭王府大戏楼举行。这次演出汇集了泉州提线木偶戏、安徽马山目连戏、莆仙戏、川剧、绍剧(调腔)、祁剧、新昌调腔、弋阳腔7个声腔8个剧种,展示了《四将开台》《上寿》《追荐功果》《劝姊开荤》《大开五荤》《女吊》《花园罚誓》《调无常》《过奈何桥》《叩地狱门》《地狱见母》《盂兰大会》等12个目连戏折子的精彩片段,成为一次多声腔多剧种目连戏的集萃展演。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泉州市木偶剧团)、安徽祁门马山目连戏剧团、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四川庞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民中川剧团、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新昌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等8个地方剧团参加了展演活动。

"中国目连戏的保护与传承"研讨会现场

        目连戏是随着宋元时期中国古典戏曲走向成熟而形成的重要艺术经典剧目,至明代郑之珍编写《目连救母劝善戏文》而臻于兴盛,其发展历史几同于中国戏曲史。长期以来,目连戏被视作"村剧""大戏",广泛盛演于长江流域南北各地,紧密依附节庆民俗,并且在17世纪进入宫廷,成为中国人慎终追远、趋吉避害的重要演剧现象。目连戏也被称作"戏祖""戏娘",集大成地荟萃了所在声腔剧种的音乐、表演艺术精华和地域创造经验,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独树一帜的文化样本。

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田青主旨发言

        25日上午举行了"中国目连戏的保护与传承"研讨会,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主持,展演总策划、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田青做主旨发言,北京及各地的专家学者、地方文化部门领导、参演院团负责人共5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这次展演对中国目连戏传承、保护的意义,同时针对目连戏的传承角度、传承内容、传承形式各抒己见,提出不少建设性的看法,从中反映出中国目连戏的多面性和包容性。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主持研讨会

【目连戏简介】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目连戏是"传统戏剧类"重要的组成项目(Ⅳ-87 ),其中包括徽州目连戏、辰河目连戏、河南南乐目连戏、绍兴目连戏、江西目连戏等。实际上在中国为数众多的戏曲剧种中,目连戏依附于不同声腔而存在,遍及南北各地。

田青主任、王馗所长、李学忠导演与演员在北京恭王府大戏楼

        目连戏以敷演目连救母故事为核心内容,在传统的乡土中国,它成为伦理、信仰、艺术合一的表现形式。目连救母故事源出于佛教经典《佛说盂兰盆经》,伴随着佛教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的盛行,广泛流布于中国内地。盂兰盆会原是一种供养僧人、广修福德的宗教仪式,后逐渐演变为荐亡祀祖、安魂赈孤的法会,进而成为传统的民俗节日--鬼节。唐代出现的《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目连缘起》等文献中,目连故事的主要人物形象已十分生动、鲜活。宋元时代,出现了用杂剧搬演目连救母故事的形式,并且成为七月十五日配合民俗展示的节目。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称:"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目连经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这是关于目连戏演出的最早记载。

明代郑之珍编创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书影

        明代郑之珍编创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目连戏剧本,主要情节为:信佛行善的刘青提在丈夫傅相去世后,受其弟刘贾的怂恿,背子开荤,甚至打僧骂道,杀牲害命,最后堕入地狱,苦遭磨难。青提子傅罗卜为救母而舍身出家,历经千辛万苦,灵山见佛,乞求超度。佛祖赐罗卜以大目犍连之名,并助他入地狱寻母。大目犍连用锡杖敲开地狱门,在六殿与母相见。经阴司十殿勘合,刘青提负罪变狗。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上,目连依仗佛教僧侣度母超生。郑之珍之作以总计104出的篇幅完整而生动地讲述了长期流传的目连救母故事,成功塑造出目连、刘青提及刘贾、益利等艺术形象,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明代中叶以还,随着弋阳腔、青阳腔、海盐腔等诸声腔的形成和传播,郑之珍的目连戏被南方各地的目连戏演出用作舞台底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初词臣张照以郑本为基础,结合元明戏剧作品及当时各地声腔的演出状况,编创成十本240出的连台本戏《劝善金科》,在宫廷中演出。《劝善金科》结构完整,文辞讲究,舞台表现真切可感,其中部分场次后来流入民间,为各地方剧种所吸收,经过艺人的提炼加工,形成《思凡》《滑油山》等脍炙人口的折子戏,长期活跃在戏曲舞台上。

昇平署扮像谱之富罗卜

        按照表演形态,目连戏大体可分为宗教仪式、仪式剧和戏剧大戏、折子戏四种形式。作为宗教仪式的目连戏普遍出现在佛、道二教的度亡仪式中;作为仪式剧的目连戏是从宗教仪式向戏剧过渡的中间形态,兼具宗教度亡与娱乐神鬼的功能,福建打城戏、浙江醒感戏等都是著名的仪式剧;作为纯粹戏剧形态的目连大戏主要配合民间宗教仪轨以呈显娱乐和劝善功能,由于演出中使用了特定的声腔或表演形式,常被视作特殊的戏曲剧目,甚至被误认为是独立的声腔剧种;作为折子戏的目连戏是从目连大戏中独立出来的纯粹表演剧目,以娱乐为主,基本没有宗教内涵,舞台上常见的《老背少》《王婆骂鸡》等折子戏即属此类。

昇平署扮像谱之《劝善金科》何志照

        明代目连戏的具体演出情景在张岱的《陶庵梦忆》卷六中有生动的描写:"戏子献技台上,如度索舞絙、翻桌翻梯、觔斗蜻蜓、蹬坛蹬臼、跳索跳圈、窜火窜剑之类……凡天神地祇、牛头马面、鬼母丧门、夜叉罗刹、锯磨鼎镬、刀山寒冰、剑树森罗、铁城血澥,一似吴道子《地狱变相》",演至《招五方恶鬼》《刘氏逃棚》时,"万余人齐声呐喊",场面极其热烈。这种百戏杂陈、众庶狂欢的场面正是目连戏演出的重要特征,直至近代,在福建、江西、安徽、湖南、四川等地的目连戏演出中仍保持着台上与台下、仪式与戏剧互动的状态。同时,高跷、耍扇、逗笑、舞刀、弄枪、打叉、叠罗汉、爬杆、吐火、龙灯等各种民间绝技也都被纳入目连戏的演出中。

目连戏向有戏曲活化石之誉,它既是一种伦理信仰综合体,又是一种艺术样式综合体,同时还是一种庆典民俗综合体,纵观其演出样貌和文化形态,具有明显的非单一性特征。目连戏包罗万象,却也边界模糊,与成熟、精致戏剧的整一性、严密性、清晰性相比,它的兼容性、松散性、模糊性特征显示了另类的戏剧个性。由此出发,我们不仅应关注目连戏中蕴含的艺术形态,更应深入发掘这些形态符号的文化涵义,从而增进对传统中国社会的理解。

【展演剧种中的目连戏】

1、泉州提线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它古称悬丝傀儡,至迟于唐末五代已在泉州及周边地区流行,是我国提线木偶艺术的珍稀范本和杰出代表。《目连救母(全簿)》是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承数百年的大型宗教剧目,由《三藏取经》《李世民游地府》《目连救母》三部构成,共122出,可连演七天七夜,总长度约为55小时。此剧保存了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古代演出型制、剧本文学、表演技艺、造型样貌及"傀儡调"音乐唱腔,是泉州提线木偶戏传统艺术的集大成之作。正因如此,泉州提线木偶戏在民间被称作"目连傀儡",当地的"打城戏""布袋戏"等后起剧种也相继以傀儡戏为蓝本,搬演《目连救母》,使目连故事与相关佛教教义在泉州地区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泉州市木偶剧团及更名后的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曾多次组织名老艺人指导对该剧进行抢救性复排,使其主体部分得以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舞台上。

《追荐功果》剧照之一

        2、安徽祁门马山目连戏:安徽省祁门县是《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作者郑之珍的家乡,也是徽州目连戏最盛行的区域之一,徽州目连戏属于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祁门历溪、栗木、清溪和歙县韶坑、长标等地的目连戏相比,马山目连戏的唱腔最具特色,保存也最为完整。其唱腔明亮高亢,曲调优美,音乐来源丰富,大致可分为高腔、平腔和低腔三种类型。高腔字少腔多,音域宽广,演唱难度较大。平腔字多腔少,音域相对较窄。低腔音区较低,简单易学,多源自民间小调。马山目连戏演出唱做兼重,尤以武场戏知名,曾被栗木目连戏班请去演出"盘彩""结网"等绝活。1944年,马山目连戏班在石台县占大乡演出,曾引起不小的轰动。马山目连戏的演出台本由《梁武帝》(34出)、《施舍》(34出)、《罚恶》(39出)、《超生》(44出)与《西游》(32出)几部分组成,其中《施舍》《罚恶》与《超生》三本称为"正本目连"。

《上寿》剧照之一

        3、莆仙戏: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辉煌于现代,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历史最悠久、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表演最独特的一个剧种,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莆仙戏《目连救母》保留了这一古老剧种的表演艺术体系,以剧中主要人物为例,刘四真由人到鬼,从"青衣"跨向"泼旦",从"泼旦"过渡到"苦旦",运用了左右徘徊的"蹀步摇步",欲进不前的"抖肩颠步",躲形避影的"跪行蹉跌",歇斯底里发誓的"推肩塌步",经受鬼卒凌迟的"十八拷""十八叉",以及阿鼻地狱的"摆枷、车枷"等等,动作幅度既大,表演难度亦高,堪称集莆仙戏旦角表演之大成。而正生行当的傅罗卜,开头首出的"头出生"(首出生)中,遵循南戏体制,应用"三步行""抬步""摇步""木偶吊"等技巧,充分体现出莆仙戏"傀儡介"的艺术魅力,除此之外,傅罗卜为母忏悔的"三步一拜"、西天求佛的"目连仔挑经册"等表演亦是"傀儡介"的具体展现。整出戏在主线之外设置了多条副线,其间的表演更见丰富多彩,诸如一人双扮的"公背婆"、穷书生的"拖鞋拉"、荒唐无稽的"刘贾榔(敲)钟"、风趣的哑剧表演"高脚鬼成亲""哑巴放五路",以及穿插剧中的"佛界升座""阎罗升殿""众鬼编马、叠罗汉"等群体戏曲舞蹈,都令观众大开眼界,叹为观止。表演、演唱艺术之外,莆仙戏古老的曲牌和锣鼓经也全面保留在《目连救母》中,所有这些使得整出戏被称为莆仙戏的百科全书。

《劝姊开荤》剧照之一

        4、川剧:川剧流行于四川省、重庆市和贵州、云南、湖北、西藏的部分地区,主要有昆、高、胡、弹、灯5种声腔,属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川剧剧目丰富,仅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所藏的剧本即有4000多种,其中传统剧目2000多种。川剧目连戏是中国目连戏的一个重要分支,文化内涵丰富,地域特色鲜明,表现出极强的艺术创造力。川剧中至今保存有完整的"金本目连"文本,总计105出。清代以来,"搬目连"成为四川的一大民俗,不仅可以搬演48本大目连,还可以演出7天的"正目连"和24天的"花目连"。由于目连戏中有大量宣扬宗教因果报应、血腥恐怖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很少演出。改革开放以来,川剧作家先后以目连故事为素材,创作了各种不同版本的全新剧目,获得观众好评。

《大开五荤》剧照之一

        5、绍剧:绍剧原名绍兴乱弹,是我国乱弹戏在绍兴传存下来的一支,有着近400年的历史,它是浙江省三大剧种之一,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绍兴目连戏流播于旧绍兴府所属的绍兴、新昌、嵊州、上虞、诸暨、萧山等地,明代已盛行,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祁忠敏公日记》及张岱的《陶庵梦忆》中均有详细记载。绍兴目连戏现存旧抄本众多,如清咸丰庚申(1860)新昌前良抄本、光绪九年(1883)抄本《救母记》、民国初年新昌胡卜村抄本《救母记》、民国十五年(1926)新昌新义和抄本《目连戏》、民国二十六年(1937)新昌前良抄本、原绍剧团藏旧抄本《救母记》、绍兴定型本《救母记》等,此外还有不少单角本、演出提纲本及相关匾额等存世,这些抄本大多已整理出版。

 

《女吊》剧照之一

        6、祁剧:祁剧发祥于湖南祁阳,系明代弋阳腔传入当地后发展出的一个兼含昆腔、高腔、弹腔等的多声腔剧种,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永河、宝河两大流派,统一使用祁阳官话,流行于湖南邵阳、衡阳、永州、郴州、怀化、娄底等地,并流传至桂北、粤北、赣南、闽西等邻省地区,属于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祁剧剧目丰富,有整本戏272部,散折696个。祁剧目连戏可称为祁剧高腔剧目的鼻祖,是研究祁剧发生、发展、流变的形象范本。它以《目连传》为核心剧目,内容博大,形式丰富,剧目繁多。祁剧目连戏在上世纪80年代曾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内部挖掘演出,引起海内外戏曲研究者的高度关注。重新整理排演的《目连救母》浓缩了原《目连传》的主要情节,是在《目连传》停演近60年后,保护传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举措,也是祁剧目连戏舞台艺术传承的首次尝试,2006年获得湖南省第一个"保护非物质文化贡献奖",2016年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在全国进行交流推广演出。

《过奈何桥》剧照之一 

        7、新昌调腔:调腔是明、清之际浙江影响广泛的古老声腔,班社以杭州为中心,遍及杭州、金华、绍兴、宁波、台州、温州各地。调腔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自明代起,调腔班社兼演昆腔。后迭经战乱,各地调腔相继衰歇,仅新昌一隅尚有存留,当地至今仍珍藏调腔的晚清抄本159本。调腔剧目有古戏、时剧及目连戏三大类,古戏包括元杂剧、宋元南戏及明清传奇等,其中南戏保留了明代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杂白混唱""以曲代言"及"不托丝竹、锣鼓帮扶以板助节、一唱众和"的遗风;时剧多为清中晚期传奇;调腔目连戏以《女吊》《男吊》《调无常》等剧目脍炙人口,2014年,调腔目连戏与绍兴地区的目连戏形态共同以"绍兴目连戏"的名称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绍兴目连戏内容多针砭时弊,揭露丑恶,劝人向善,演出时白口生动,演相滑稽,调腔唱法自成一派,深受地方民众的欢迎。目连戏的乐奏以特有的"目连号头"著称,加上大锣大鼓伴奏,没有丝弦乐器。目连号头与一般的民间唢呐不同,其声凄厉、急促而激越,高潮时伴以戏曲中的"急急风"锣鼓打击声,充分渲染出肃杀恐怖的剧情氛围。

《调无常》剧照之一 

         8、弋阳腔:弋阳腔源于南戏,元末明初传入弋阳,与当地道家音乐及民间祭祀音乐相融合,最终形成弋阳腔。它错用乡语、一唱众和,艺术特点非常鲜明,因而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先后对14省份的40多个剧种产生了影响,后来的青阳腔、义乌腔、乐平腔等都源出弋阳腔,共同组成庞大的高腔体系。弋阳腔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弋阳腔目连戏今存清同治十年(1871)手抄本,计七卷190出。第一卷为外传,敷衍梁武帝事,后六卷为正传,演述目连救母故事。这部抄本原藏鄱阳县团林乡夏家班,该班创建于清咸丰年间,至民国时已传五届。1953年,江西省文化局在南昌创建弋阳腔演员训练班,学制五年,招收小学员32名,从鄱阳、乐平、万年、景德镇选聘11位弋阳腔著名老艺人担任教师,教习弋阳腔及目连戏。在此过程中录制弋阳腔曲牌225首,其中目连戏曲牌105首。1981年,江西省赣剧院协同鄱阳县文化馆邀请夏家班直系传人夏森宾录下了全部弋阳腔目连戏唱腔。2014年,弋阳腔目连戏以"江西目连戏"之名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年江西省艺术研究院与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合作,由江西目连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邹莉莉传教,排练了《小尼思凡》《松林试卜》《地狱见母》《阎王不语》《盂兰大会》等完整折子戏和《活捉刘氏》《过奈何桥》《挑经挑母》等出的片断。

《地狱见母》剧照之一

    【目连戏折子】

           1、《四将开台》(演出单位: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

          本折为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承古远的科仪表演,以"四将开台",恭迎戏神相公爷"踏棚"祈福。其间合唱【万年欢】曲牌,吉祥庄重,撼人心魄,极富宗教意味和艺术感染力。仪式表演中,戏神相公爷的表演有严格的传统规范,表演者须由师传特选演员担当,《四将开台》表演则由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原班演员担任。

《四将开台》剧照之一

《四将开台》剧照之二

         2、《上寿》(演出单位:安徽祁门马山目连戏剧团):

        《上寿》为马山目连戏上本《施舍》自《报台》后的第一出戏,剧演新正佳节傅罗卜安排酒宴为父母贺寿,祈愿椿萱并茂、百福骈臻。本折与郑之珍《劝善记》的《元旦上寿》差别不大,但唱词更加精简。益利在本折开场有一段很长的无实物表演,极具仪式感,为郑之珍原作《元旦上寿》所无。

《上寿》剧照之二

            3、《追荐功果》(演出单位: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

           傅相寿终升天,其子傅罗卜延请众僧为父追荐功果。本折运用"傀儡调"曲牌及古老的"佛曲"与"偈颂",生动再现了古代闽南地区民间治丧的宗教民俗活动。

《追荐功果》剧照之二

          4、《劝姊开荤》(演出单位:福建省莆仙戏剧院):

         刘贾往傅家哭灵,乘机教唆其姐破戒杀牲开荤。刘四真内心矛盾、犹豫不决,金奴见状,从旁配合刘贾百般挑动,最终使刘决定开荤。舞台上一桌两椅,斋神持铁杵,荤神持钢叉,分别立于两椅之上,在刘贾教唆刘四真开荤期间一直处于对峙状态。刘氏决意开荤时,斋神按捺不住,跳到台前,荤神不甘示弱,上前迎战,在刘氏唱到"何须食斋念佛经"之时,斋神被荤神击败,落荒而逃。

《劝姊开荤》剧照之二

        5、《大开五荤》(演出单位:四川庞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民中川剧团):

        刘氏受家仆金奴、李狗蛊惑,杀狗宰羊,邀邻里众佛婆大开五荤遭拒,竟以黄谷铺路,且责打前来劝阻的僧道。其恶行触怒神鬼,被拿鬼活捉。本次演出的《大开五荤》是绵阳川剧团1993年演出的改编本,保留了传统戏的基本故事,对川剧传统的精彩技艺有所继承发展,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大开五荤》剧照之二

         6、《女吊》(演出单位: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

        《女吊》系绍兴目连戏保留剧目之一,由单人表演,演绎少女玉芙蓉因家境贫寒,父母冻饿双亡,无钱埋葬,被逼卖入勾栏。因不堪鸨母毒打、嫖客欺凌,投缳自缢。魂魄不散,每晚出现,感叹身世,愤怒呐喊,立志复仇。鲁迅先生在《女吊》一文中誉之为"一个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

《女吊》剧照之二

        7、《花园罚誓》(演出单位: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

        刘青提不听儿子傅罗卜劝阻,背佛违誓,破戒开荤,打僧骂道,其行为触怒阎君,派五鬼在傅家花园将之捉拿。此出在同一舞台时空中展示刘氏失态与灵魂极度不安的双重形象,两种不同的表情与形体阴阳再现,使难以目击的内心活动传神写照地呈现于舞台之上。

《花园罚誓》剧照之一

《花园罚誓》剧照之二

         8、《调无常》(演出单位:新昌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

         本折为其他声腔目连戏所无,剧中无常在目连号头中三出场,以一段叹炎凉道尽人间不平,且借骂狗讽世,别具深意。另一角色癞子顶着夜庚饭矮子步出场,随后场上展开哑目连表演,将可爱与可怖并存的"调无常"推向高潮。

《调无常》剧照之二

        9、《过奈何桥》(演出单位: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

        刘青提知错愿改,无情阎君却不予理会,将之逼上铜蛇张口的奈何桥。刘氏唱做并重,声泪俱下地唱出"恨多怨多"的【青水令】和"如今到此独木桥危桥,有苦难诉"的【半云飞】高腔曲牌,同时要在高架独木桥上完成"大劈叉""前滚翻""金鸡独立""三起三落"等技巧。

《过奈何桥》剧照之二

        10、《叩地狱门》(演出单位:福建省莆仙戏剧院):

        傅罗卜之母刘四真因违誓开荤,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罗卜为救母,西天参佛,得成正果,手持锡杖叩开地狱门,放出万千饿鬼,却不见母亲踪影。演出中一曲【催迫】突出了莆仙戏正生的唱功,情感真挚,动人心魄。表演上别具特色的"金锡叩地狱"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根锡杖举重若轻,东西南北画"卦符",正中位置写"敕令",终于叩开地狱门。

《叩地狱门》剧照之一

《叩地狱门》剧照之二

        11、《地狱见母》(演出单位: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

        本折出自弋阳腔目连戏第七卷十四出,讲述刘青提在阴间遍历刀山、剑树、油锅、血池之苦,游至第六殿时,冥王又令鬼卒将其押往滑油山受罪。刘氏一路哀求,挨打受骂。目连僧傅罗卜入地狱寻母,终与刘氏相见。原剧中用【甘州歌】【驻云飞】【浪淘沙】三支曲牌抒情叙事,其中夹有滚唱,展示了弋阳腔流水板的特点。近年传授时移入《刘氏四煞》和《罗卜坐禅》的一些唱段,又从弋阳腔同一出的其他版本中借鉴了【红衲袄】【黄莺儿】【江儿水】等数曲,进一步丰富了人物情感。传统演出还有口吐烟火的表演,满台喷发的火彩和后台激越的锣鼓尽显弋阳腔"其节以鼓,其调喧"的艺术特色。

《地狱见母》剧照之二

        12、《盂兰大会》(演出单位: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

        中元佳节,傅罗卜为母大超荐,焚香拜五方,孝感上苍,十位僧友共同为其超度。舞台上众僧扮演者的眼功、肚皮功活灵活现,"倒大树""叠罗汉"等表演既继承祁剧武功精华,又融入杂技艺术,令人耳目一新。

《盂兰大会》剧照之一

《盂兰大会》剧照之二

    资料提供:各参演院团、杨连启,摄影:刘晓辉

    编校:颜之、王学锋

    文章来源: "戏曲研究"微信公众号 

 


主管: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268号省博物馆院内北办公楼二楼  电话(传真):0551-62843697  邮箱:ahfeiyi@163.com

Copyright © 2017-2018 ICP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2015810号-1   技术支持: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