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非遗资讯 > 国内动态

【安徽 贵州】2015安徽·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交流活动在贵阳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5-08-26 17:26:50   作者:暂无信息   点击数:375

        8月14日-18日,安徽、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交流活动在贵阳市"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区成功举办。
        这次活动在安徽省文化厅和贵州省文化厅的联合指导下,由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阜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旨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尝试非遗同类项目省际传播,借鉴非遗保护传承经验,促进地域文化互动交流。
        交流活动分为展览与演出两大部分。开幕式在享有东方芭蕾舞之美誉的花鼓灯舞蹈《淮水欢歌》声中拉开序幕,催人欲舞的锣鼓,吉祥的岔伞、上下翻飞的彩扇融入了淮河儿女的热情、奔放;苗族舞蹈《花棍舞》转出苗家的喜悦、舞出了苗家的未来;颍上民间非遗《淮河锣鼓》、《赶犟驴》、《抢板凳》、《大花场》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演绎了颍上人民的风土人情。一片树叶吹奏的《木叶声声》,原生态歌曲《苗家飞歌》、"灯从唐朝起,戏从宋朝生"流传最广的贵州地方戏《踩新台》……两个地域的文化精彩纷呈,让人感受南北文化风格各异、和谐共生的和美魅力。
        国家文化部非遗司、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贵州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阜阳市政府黄珍副市长等相关负责人观看了交流演出和剪纸展览。18号下午,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广智带领贵州省直及各市(州)宣传文化部门领导80多人观看了展览,并与阜阳市国家级非遗剪纸传承人程兴红进行了亲切交谈,逐一欣赏阜阳剪纸作品,对安徽贵州此次交流活动表示欢迎和支持。
        此次展览我省带去阜阳剪纸120幅,主要以程建礼、朱堃英、王家和、陈之仁等老一辈剪纸艺术家作品为代表,作品有:《麒麟送子》、《老鼠娶亲》、《小放牛》、《鲤鱼跳龙门》等。贵州省剪纸作品100余幅,主要来自于黔东南的剑和县、台江县等地,展厅里两地剪纸传承人进行了现场技艺展示和切磋交流。
        安徽阜阳剪纸以程氏家族剪纸为代表,是一个世代相传且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传承项目。"程氏剪纸"第一代传承人程建礼,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是程氏剪纸艺术创始人,开创了当代中国民间男性剪纸的先河,被誉为"东方的毕加索"。中国美术馆藏其作品103幅,南京博物馆收藏其剪纸作品11幅。据程氏剪纸第三代传承人程娟娟介绍,程氏剪纸与贵州颇有缘分,剪纸文化里也有着贵州文化记忆,这和其爷爷程建礼曾经在贵州呆过十余年有关。程娟娟介绍说,当年由于太公打仗期间路过贵州时受伤,后不能跟随大军前进只能留在贵州疗伤。一年后,爷爷接到太公的来信后,便带上太婆前往贵州,那时阜阳还没有火车站,只能步行很久来到另外一个地方乘火车前往,一个月后爷爷到达贵州。来到贵州后,通过给当地人剪纸来换取生活所需的食物。
        贵州苗族剪纸俗称"花纸"、"剪花"、"绣花纸",苗语称"西给港"、 "西给榜"。它素朴无华,多作服装刺绣底样,是苗族刺绣和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刺绣的姊妹艺术",其本身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手法主要采用剪、刻、扎等方式。题材范围涉及苗族神话传说和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动物形象等,内容反映了苗族对远古图腾和自然的崇拜,较有代表性的有剑河、台江、施秉、凯里苗族剪纸。
        贵州水族剪纸,分布于都匀市、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等地。"画中要有戏,出口要吉利",是水族剪纸图案的选择标准。在造型图案上,水族妇女巧妙的运用人物事件、花鸟虫鱼等题材,通过借喻、比拟、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水族剪纸主要用于衣服、围腰、船型鞋的刺绣底纹,现也创作独立的观赏作品。
        通过这次交流活动,安徽与贵州就剪纸文化进行了一次深度了解,对各自剪纸文化优点有所吸收,希望在以后的剪纸中融入对方的长处,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推进中国5000年传统剪纸文化的发展。


                                             

安徽省非遗保护中心


主管: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268号省博物馆院内北办公楼二楼  电话(传真):0551-62843697  邮箱:ahfeiyi@163.com

Copyright © 2017-2018 ICP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2015810号-1   技术支持: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