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非遗资讯 > 国内动态

【河北】建设文化生态 弘扬中国精神 第八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5-06-16 15:14:41   作者:赵丽苹   点击数:278

        为庆祝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13-15日,第八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在承德市避暑山庄碧峰门民俗文化园区举办。活动由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财政厅、承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承德市委宣传部、承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双桥区人民政府、承德避暑山庄民俗文化园区承办。

        活动举办了简朴而有意义的启动仪式。颁发了河北省第四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证书、河北省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标牌、河北省"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标牌。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承德市人民政府市长周仲明,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党委书记张慧光,北京印刷学院党委书记刘超美,省文化厅纪检组长监察专员徐亚平,省文化厅副厅长彭卫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新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党委常委、副政委、组织部部长梅桂萍,承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庆祥,等领导出席了活动,并与广大市民观众共同观看了演出和展览。承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冬阁宣布活动开幕。

        第八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在"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文化生态、弘扬中国精神",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意义深远,通过文艺演出、作品展览、现场演示、地方美食、专家讲座等形式,直观鲜活的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努力实现非遗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为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河北绿色崛起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

--传统文艺演出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活动开始前进行了民俗踩街表演,舞狮、旱船、高跷、中幡、二贵摔跤等承德特色民间花会等轮番上阵,为活动营造火热氛围。"燕赵风华"--传统文艺精品展演以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共演出四场,以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为主,精选出数十种传统表演艺术形式,如承德传统舞蹈《八大怪》、《盂兰河灯》,器乐舞蹈《草编新韵》,以及抚宁吹歌、昌黎地秧歌等载歌载舞;传统杂技《单杆技巧》,传统武术八卦掌、八极拳、太极拳、黄旗武会等项目表演亮相切磋;评剧《花为媒》选段、河北梆子《大登殿》选段、燕山大板《请酒》等我省代表性的地方戏剧、曲艺让戏迷朋友大饱耳福;歌伴舞《燕赵情怀》大气雄浑,为演出画上圆满的句点。

--传统工艺展示紧扣时代、充满创新

        展览贯穿活动全程。主要分为"燕赵百工"--传统手工技艺展示、"燕赵百味"--特色名吃展销、河北省非遗优秀衍生品创意设计展三个部分。"燕赵百工"主要展示我省国家级、省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类项目67项,以展板、实物和现场演示为主,展销作品、产品。可按类别划分为五大类:雕塑剪刻,如蔚县剪纸、曲阳石雕、易水砚等;印制绘画,如武强木版年画、衡水法帖拓印技艺、衡水内画等;锻冶烧造,如定瓷传统烧制技艺、清苑传统制香技艺、大厂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等;织染编扎,如藁城宫灯、定州缂丝、大名草编等;传统医药,包括药囊防病法、定州金牛眼药制作技艺、保定万宝堂中医药文化三个项目。

        "燕赵百味"的展示现场,专门搭建了一排小木屋,荟萃燕赵众多特色美食,重点展销以列入各级非遗名录的39个特色名吃项目,观众可欣赏、可品尝、可消费。参与活动的项目包括:槐茂酱菜制作技艺、保定驴肉火烧制作技艺、抚宁白腐乳制作技艺、北戴河杨肠子制作技艺、沧州冬菜制作工艺、唐山蜂蜜麻糖制作技艺、张家口柴沟堡熏肉制作技艺、大名五百居香肠制作技艺、二毛烧鸡制作技艺、龙凤贡面手工制作技艺、窦王醋酿造技艺、廊坊文安苏桥熏鱼制作技艺、承德宽城板栗、蘑菇酱、平泉羊汤等等。

        "非遗优秀衍生品创意设计展"是今年的特色活动内容,为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具有河北地方特色、风格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应现代审美需求、生活需用、市场需要,省文化厅举办了"首届河北省非遗优秀衍生品设计推广评选活动",引导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题材、体裁、样式、语言、风格等元素上进行创新、运用。活动收到报送作品百余件,如:衡水内画水培鱼缸、水杯、酒瓶、车饰等,大名草编服装,定瓷咖啡器具,易水砚茶盘,剪纸丝巾,武强年画动漫片《十不足》,以及利用剪纸、年画元素开发的电子小游戏等等。本届民俗节特别设置了非遗优秀衍生品创意设计展,展出这些优秀作品。

--京津辽蒙传统工艺展示,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区域性文化交流与合作,本届民俗节邀请了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等兄弟省市及活动承办地承德市的代表性非遗项目共同参展,彩塑京剧脸谱、泥人张彩塑、丹东凤城满族荷包、科尔沁蒙古族民间剪纸等特色传统工艺项目共襄盛会、共惠百姓,充分体现了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携手惠民的特点。

        庆祝文化遗产日,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另一个活动同期举办。6月13日,由京津冀三省市文化厅局主办的"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在北京农展馆开幕。展览分为雕錾塑作、扎绘织绣、琴棋书画、传统医药和表演竞技五个单元,包括了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类别的近70个项目,其中有40个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7个省级代表性项目和5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展览浓缩了京津冀三地传统文化精髓,华贵庄重、精巧活泼、质朴厚重,向首都广大民众精彩呈现。我省蔚县剪纸、磁州窑烧制技艺、丰宁布糊画等10个项目的21件作品参展,18件作品参赛,精工细作的非遗珍品让首都观众叹为观止。我省参赛作品获得了一金二银五铜的成果,其中衡水内画作品《法海寺壁画》获得了金奖。活动是首次三地组织的区域合作非遗展示活动,集中呈现了京津冀十年来非遗保护成果。

--专家领导授课启迪思维、凝聚力量

        活动举办了两场专家讲座。邀请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作题为《如何认识适应与引领推动文化新常态》的专题讲座。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新常态"的系列重要论述为理论原点和逻辑前提,深刻阐明文化新常态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敏锐提炼出新常态下文化建设呈现的趋势性特征,突出强调文化工作者要辩证客观地认识文化新常态,强化文化自觉,深刻认识所肩负的使命担当,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引领推动文化新常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机遇意识、问题意识、改革意识、法治意识,在笃学、正心、凝神、聚力、蛮拼上下功夫,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现"中国梦""文化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萧放作《传统节日传承与弘扬》主题讲座,将传统节日的节俗传统归结为物质、社会、精神三大层面,提炼为信仰、人伦、传说、饮食与娱乐五大要素。传统节日中蕴蓄着重要的德育资源与伦理价值内涵,其中家庭伦理、社会伦理、自然伦理都是我们应该开掘利用的重要节日文化资源。我们强调节俗传统保护,主要在于保护它的生活服务功能与文化象征意义。同时每个人都有责任与义务继承与更新节日传统。

        两场讲座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举办,在师生中产生强烈共鸣,引领广大青年学子享受了一场经典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思想之旅,引发了青年学生的高度关注和思考。

        此外,还组织召开了非遗保护工作座谈会,围绕近年来河北非遗保护工作形成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进行了研讨部署。

--现代传媒手段展示成就、延伸触角

        "数字化展示--河北省特色非遗视频展播"精选了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遗产项目,如蔚县打树花、井陉南张井老虎火、武强木版年画、丰宁满族剪纸等,制作了一批记录片,通过LED电子显示屏,在园区内循环展播。"薪火相传--非遗影像记忆"通过照片的形式记录、展示河北省非遗传承人风采。两种展示形式让广大群众更进一步了解我们的传统民俗文化,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传承意义,体味多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魅力。

        此外,本届民俗节还编印了《第八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节刊》,把活动安排及所有参展、参演项目等有关资料进行图文并茂的整理汇总,印刷成册,为观众留下不落幕的一届民俗节。

        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坚持"围绕中心、惠及大众、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理念,一年一主题,一届一特色,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活动积极尝试将民俗文化与旅游相结合、非遗传播与校园教育相衔接、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相协调,拓展了形式,扩大了影响,取得了显著成效。本届民俗节活动开幕以来,吸引了游人、观众数万人次,活动得到中国文化报、河北日报、河北电台、新华社、中新社、承德电台、承德电视台等近20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活动的举办提高了社会各界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使民俗文化节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渠道,成为了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河北省文化厅 省非遗保护中心 赵丽苹)


主管: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268号省博物馆院内北办公楼二楼  电话(传真):0551-62843697  邮箱:ahfeiyi@163.com

Copyright © 2017-2018 ICP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2015810号-1   技术支持: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